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The Ramba gneiss dome, one of the north Himalayan gneiss domes, is composed of three tectono-lithologic units separated by an upper and a lower detachment fault. Low-grade metamorphic Tethyan Himalayan sedimentary sequence formed the upper unit above the brittle upper detachment fault. Mylonitic gneiss and a leucogranite pluton made up the lower unit beneath the ductile lower detachment fault. Mylonitic middle-grade garnet-, staurolite- and andalusite-schist constituted the middle unit between the two faults, which may be that the basal part of the upper unit experienced detachment shear. The Ramba dome underwent three episodes of deformation in its tectonic evolution. The first episode was a top-down-to-north-northwest sliding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of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ment system (STDS). The second episode was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related to a east west extension, which resulted in a unique top-down-to-east kinematics and the major 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dome. The third episode was a collapse sliding toward the outsides of the dome. The Ramba gneiss dome is possibly a result of the east-west extension and magmatic diapir. The lower detachment fault is probably the main detachment fault separating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from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during the eas-west extension in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episode. The diapir of the leucogranite pluton formed the doming shape of the Ramba gneiss dome. This pluton intruded in the core of the dome in a late stage of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and its Ar-Ar cooling ages are about 6 My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of the dome happened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east west extension represented by the nort-south trending rifts throughout the northern Himalaya and southern Tibet. Ther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Ramba gneiss dome should be related to this east west extension.  相似文献   
32.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铝合金组合管构成的Keiwitt网壳结构的弹塑性稳定性能,并与纯铝合金网壳进行对比。先通过组合管轴心受压的试验结果校验了有限元模型;再对CFRP-铝合金组合管构成的网壳进行全过程分析,其中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获得了极限承载力;并研究矢跨比、初始缺陷和非对称荷载分布等参数对网壳稳定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比较了组合管网壳与纯铝合金网壳的经济性。结果表明,组合管网壳的材料费用虽较高,但其承载力高,对几何缺陷和非对称荷载敏感性小,适合于建造大跨结构。  相似文献   
33.
索穹顶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曲线索单元有限元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针对目前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建议的了一种五节点曲线索单元有限元法,利用四次多项式作为位移插值函数,由应变的定义建立了可以考虑任意高阶位移影响的非线性应几何关系,从非线性弹性理论出发并基于Lagrangian坐标推导了胡限元基本方程,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34.
结构失效概率的量化计算是预测结构剩余寿命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结构三阶耦合失效理论为基础,通过应力变化率法和杆件移除法相结合评价单元杆件失效模态的相关系数,建立了一种空间杆系结构失效概率计算的新方法.首先采用耦合概率法分析得到结构在不同子系统破坏模式下失效概率上界与下界的表达式,并与泰勒展开法进行验证比较分析.同时进行六角星型穹顶结构破坏实验,最后通过应力变化率法分析结构加载破坏全过程的杆件内力时程曲线,总结出六角星型穹顶结构破坏与耦合失效概率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耦合概率法能够很好地展示多子系统间的组合失效结果,将多维积分转化为一维积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的同时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用于计算空间杆系结构失效概率区间,预测结构破坏模态并量化评价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5.
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随机缺陷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Timeshenko梁理论的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推导建立空间Timeshenko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方程,在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缺陷模态参与系数的概率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对具有随机缺陷的结构进行稳定承载力分析,进而提出了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法克服了已有传统方法随机变量过多的局限,可精确识别出结构失稳的最不利缺陷模式,获得最不利缺陷分布下的稳定承载力,并可对结构屈曲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36.
北京2008奥运会老山自行车赛馆网壳结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2008奥运会老山自行车赛馆屋盖采用支承于倾斜人字形钢柱柱顶的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由于结构跨度大,安全性要求高,除对其进行静力荷载效应、温度作用等常规分析与设计外,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了网壳结构的多遇地震响应分析,通过计算振型参与质量确定振型振动的主导方向及反应谱分析中参与组合的合理振型数.考虑到网壳厚跨比及矢跨比均较小,设计中对结构的非线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节点刚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补充分析.结果表明,老山自行车赛馆球面网壳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7.
以国内首个百米级复合式索穹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为环梁及拉索的尺寸误差控制、结构安装成型先后顺序、预应力施加方法及张拉批次、施工过程控制与模拟4个方面研究了该工程的施工技术,重点分析了环梁和拉索不同大小的误差量对索穹顶内力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外脊索和外斜索做成可调索的方式可以消除外环梁施工误差的影响;通过调整拉索现场摆放位置可以减小下料随机误差对索穹顶内力的改变.采用分部提升整体张拉法,避免了构件产生较大位移;分级分批的预应力张拉方式,可以保证施工成型后索力值与设计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成年新西兰免上唇皮肤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及其与神经终末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麦克尔细胞多以成群分布在皮肤触盘上皮基底面和触须毛囊外根鞘,光镜下表现为明细胞,细胞长轴与表皮表面平行。电镜下这种细胞以胞质内存在特殊的直径80~200nm 的膜包致密核心颗粒为特征,核常分叶。胞体与周围角质形成细胞构成桥粒。神经纤维大量分布于毛囊外周和真皮,还见穿过基膜到达表皮和毛囊上皮鞘,与麦克尔细胞构成突触样结构。麦克尔细胞质内的特殊颗粒多集中在此结构附近。此外,可见兼有角质形成细胞和麦克尔细胞某些特征的过渡细胞,其胞质既含有麦克尔颗粒,又含有粗的张力丝。实验结果提示麦克尔细胞可能是一种神经内分泌细胞,可能由上皮内角质形成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构造-厚度分析法对煤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考察,指出沉积厚度规律与构造及沉积物的变化关系。根据这个结论,对矿井地质构造的分布作了可靠的预报。  相似文献   
40.
周围双层中部单层球面网壳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类特殊的局部双层网壳形式——周围双层中部单层球面网壳的构成、特点与形式 .主要以凯威特型球壳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单层区域大小对网壳稳定行为特征的影响 ,单层区自身稳定特性 ,开洞双层屈曲特征 ,不同解析模型球壳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 ,以及支承刚度对屈曲载荷的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